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张美函 2024-12-22 未命名 1002 次浏览 0个评论

内容重写

2018年,国家鸽业科技创新联盟在河北阜平实施了精准扶贫项目——“阜平硒鸽产业富民示范项目”,该项目通过引进龙头企业,实现了“科技联盟+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每年为1.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带来1470万元的分红收益。这一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推广,有效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增强了贫困群众致富的内生动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科技的力量不可忽视。近年来,农业农村部组织全国农业科教系统的科研教学人员和农技人员,深入贫困地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4100多个产业扶贫专家组,全面实施特聘农技员全覆盖和贫困村农技服务全覆盖,为贫困地区农业产业的质量提升和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甘肃威宁,马铃薯成为了脱贫致富的“金蛋蛋”。金黎平教授作为马铃薯产业的首席科学家,长期致力于马铃薯科技扶贫,通过科技手段将马铃薯产业发展为贫困地区的特色产业。

在凉山彝族自治州美姑县,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提出了“讲给农民听、做给农民看、教会农民用、助推农家富、带动产业兴”的扶贫思路,成功将苦荞发展为当地脱贫攻坚的支柱产业。体系试验站通过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带动了全县10万亩春荞单产的提高,为贫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

农业农村部针对“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选派农业科技专家,组建了544个产业扶贫科技服务团和技术专家组,实现了“三区三州”165个贫困县专家技术指导全覆盖。专家们针对当地实际情况,构建完善符合产业资源环境的高效绿色种养模式和生产标准,开发了多种实用技术成果包,为贫困群众提供了精准服务。

安徽省霍山县的寿霍黑猪是当地优良地方品种之一,深受市场追捧。但许多贫困户由于缺乏养殖知识和市场观念,想养而不敢养。基层农技人员通过手把手的指导,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养殖技术难题,提高了养殖效益。

为强化边区、山区和革命老区的特色农业产业科技服务供给,农业农村部在贫困地区实施了特聘农技员计划,选聘了3000多名业务技术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才作为特聘农技员。这些农技员在贫困地区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一支沉得下、用得上、盯得住、帮得实的农技服务“铁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和县的艾合提热木·艾买尔是教育培训的受益者。她通过参加农民教育培训班,认真学习温室蔬菜种植技术,并将其灵活运用在实际操作中,成为了科技致富的能手。在她的带动下,全乡掀起了蔬菜种植的高潮,带动更多的贫困户走致富之路。

农业农村部加强了对贫困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支持力度,累计投入近17亿元,面向扶贫带头人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围绕当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培养了48.4万名产业扶贫带头人。这些培训活动不仅提高了贫困地区产业发展水平,还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面对今明两年脱贫攻坚的艰巨任务,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廖西元强调,科技作为产业扶贫的关键因素,需要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农业科教系统将继续发挥优势,将更多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服务送到贫困地区,助力产业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全国农业科教系统为产业扶贫注入科技动力》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002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