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严传博 2025-01-09 未命名 355 次浏览 0个评论

前言

2012年,陆毅曾演绎过一部电视剧《苏东坡》,尽管只观看了部分片段,却让人对全剧产生了期待。最近听说胡歌的《苏东坡》也即将上映,这无疑为喜爱苏轼的观众带来了极大的期待。

不久前,我遇到了一个问题:“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是苏轼晚年七律中的经典之作,如何赏析?

这首诗在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主要焦点在于结尾的两句。有人赞赏其艺术魅力,也有人认为苏轼如此表达欠妥。

这首七律《六月二十日夜渡海》是苏轼在被贬海南期间,终于得以回归内地时所写。诗中,苏轼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厚的情感,描绘了渡海时的情景。

此诗用典丰富,尤其是结尾两句,使得人们对其中的含义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这两句展现了苏轼的度量,有人则觉得苏轼缺乏自省,不宜效仿。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有人说中含戏侮不可学习呢?

一、东坡的度量

明朝蒋一葵在《尧山堂外纪》中评价道:

初,坡与弟子由相别渡海,既登舟,笑谓曰:“岂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者耶?”元符间,量移广州,由澄迈北渡,赋诗有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人服其量。

苏轼在海南与弟弟苏辙分别渡海时,曾开玩笑说,这岂不是孔子所说的“道不行,乘桴浮于海”吗?当苏轼从海南被召回内地,他的心境已有所转变,认为自己已理解了当年孔子乘桴渡海的深意。

诗中“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两句,为后文的“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做了铺垫。

蒋一葵认为,苏轼的这两句诗展现了他的度量,他能把曾经的困境当作一次奇绝的游历,从而展现出超凡的胸怀。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二、了生死 轻得丧

乾隆年间的《唐宋诗醇》引用了元朝诗人方回的评价:

绍圣四年丁丑,东坡在惠州,年六十二矣。五月再谪琼州别驾,昌化军安置,即儋耳也。以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七月十三日至儋州。或谓尾句太过,无省愆之意。殊不然也。章子厚、蔡卞欲杀之,而处之怡然,当此老境,无怨无怒,以为兹游奇绝。真了生死,轻得丧,天人也。

方回认为,苏轼在经历章惇、蔡卞的迫害后,仍然能够保持平静,将这段经历视为一次奇绝的游历,这体现了他的豁达和超脱。

对于有人认为诗的最后一句过于挑衅,没有表现出自我反省的观点,方回认为这是对苏轼的误解。

他提出,苏轼的这首诗体现了一种超脱生死、轻视得失的豁达态度,这种态度接近于道家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境界。

那么,究竟是谁批评苏轼的“尾句太过,无省愆之意”呢?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三、不可以效仿吗?

认为苏轼这首诗有问题的人,元末明初文学家瞿佑的观点具有代表性。

瞿佑在《归田诗话》中分析道:

《渡海》云:“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方负罪戾,而傲世自得如此。虽曰“取快一时”,而中含戏侮,不可以为法也。

瞿佑认为,苏轼的这首诗中,尽管表现出一种超脱和豁达,但其中也含有一种挑衅和戏侮的成分,因此不宜效仿。

我们可以联想到唐朝的刘禹锡,他在被贬十年后回到长安,写了《玄都观桃花》和《再游玄都观》两首诗,对当朝的权贵进行了嘲讽。

虽然刘禹锡的性格并未改变,但他在长安的安稳生活并未持续太久,再次被贬,错过了青春年华。

苏轼的情况与刘禹锡第二次回归长安相似。元符三年(1100年),宋哲宗病逝,宋徽宗继位,苏轼被召回内地。

但苏轼在1101年8月去世,没有机会看到宋徽宗、蔡京等人如何迫害元祐党人。如果苏轼还活着,他是否会再次被贬回海南呢?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四、苏轼真得毫无芥蒂吗?

民国初期的赵元礼在《藏斋诗话》中,将苏轼与南北朝的殷浩、宋朝的王安石进行比较:

殷浩被黜放,徙于东阳之信安县,但终日书空作“咄咄怪事”四字。王安石放废,知为吕惠卿所挤,每书“福建子”三字。此两人力能自矫,口无怨言,而胸中介介,所蕴深矣。善夫东坡先生《渡海诗》收句曰:“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不露牢骚而以肮脏奇崛出之,是何等胸次。

赵元礼认为,苏轼的这首诗中,尽管表面上没有表现出任何怨恨,但内心可能仍有介蒂。

清朝诗人谭献在《〈复堂词录〉序》中也说过:“甚且作者之用心未必然,而读者之用心何必不然。”

再回头看看苏轼的这首诗,是否会让他的政敌们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呢?

诗中的“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两句,暗喻了即将迎来新的时代,暗示了朝廷的变化。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两句,则表现了苏轼对朝廷变化的期待和乐观。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两句,进一步表现了苏轼对朝廷变化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待。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两句,则表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但也可能暗示了他对过去经历的反思和感慨。

如果苏轼还活着,他可能会再次面临朝廷的变动,可能会再次被贬谪。如果他的诗真的让政敌们产生了误解,那么他可能会再次遭受迫害。

瞿佑在明朝的角度,对宋朝的宽松政策下,依然认为苏轼的这首诗不宜效仿,这是出于对文人明哲保身的忠告和劝戒。

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结束语

这首诗的前四句,描绘了苏轼渡海时的情景,字面上可能是实际景物,然而,读者可以从中读出更多的含义。

后四句中,有人看到了苏轼的豁达和超脱,也有人看到了他对过去的反思和感慨。

对于苏轼来说,他是否真的毫无芥蒂,可能只有他自己知道。

如果苏轼还活着,他可能会再次面临朝廷的变动,可能会再次被贬谪。他的诗是否会让政敌们产生误解,也成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至于陆毅版的《苏东坡》和胡歌的《苏东坡》,虽然都让人期待,但谁能够成为爆款电视剧,还需要等待。

@老街味道

观唐习律57 鸟宿池边树落叶满长安 贾岛因两次交通事故暴得大名

岑夫子,丹丘生,李白《将进酒》中的这两位好友不简单

转载请注明来自湖南百里醇油茶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标题:《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为何被指含有戏侮不可学?》

百度分享代码,如果开启HTTPS请参考李洋个人博客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355人围观)参与讨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

Top